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文章来源:胼胝   发布时间:2023-5-17 10:42:58   点击数:
 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http://m.39.net/pf/a_4577569.html

曾子,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孔子弟子,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少孔子四十六岁。

论语有很多曾子的话。曾子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二十四孝中记载啮指痛心故事,此外,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也是因为孝的原因。

孔子尝曰:“参也鲁。”然勤能补拙,夫子之道,终由曾子一以贯之。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尽传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曾子说的话,《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庄子·让王》篇中记载:“曾子居卫,温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声。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说苑·立节》载:“曾子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韩诗外传》说“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

曾子参与编写《论语》、著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上面的一些情况可以看出,曾子生活随性,随遇而安,人格高尚,不迎权贵。一般人,一旦有个官帽子掉下来,那是喜欢得不得了,不管是大是小,不管是脏还是干净,甭管掉哪,先戴上再说。更别说为了一点小权小利而跑官要官的人遍地都是了。

曾子这样人格的人,尚且要讲反省的,而且是日日反省,一是以反省作为修身方法不断“时习之”“日日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二是他以自己亲身来力行、实践,可谓为师表率,而不只是嘴上功夫,这样做又有谁不信服呢?谢氏说曾子“专用心于内”,是说得很好的,不断反省外在,也是一种用心于内的“专”,也是为了内心而进行的反省;更何况我理解曾子的反省,是内外兼有的。

曾子尚且如此,像我们修养尚浅的人,还有什么不这样做的呢?

“吾日”,指的是曾子天天都有做反省的。那要是有一天在家都睡大觉,哪也没去,啥事也没干;或者生病了,谁也不招惹,他这天反省什么呢?无事可反省,一次反省也不用啊,还多次反省什么呢?你也许会说,曾子可以反省以前做过的事啊,每天多次反省以前啊。这好似讲得有道理。但如果一个人,一直反省以前的事,天天如此,只怕是无比纠结了,甚至是强迫症;对一件事一直反省而没有一个定论,这是什么脑袋啊。再说,以曾子的修为,很多事都是做对的,需有所考虑的并不会多。有什么事是如此难想的,十几二十年大概也就一两件,顶多就五六件吧,何苦来着每天都对以前事反省个没完,这种纠结就不是想过日子了。所以日三省,不是每天多次反省,而是每天都从这三方面反省,有就反省,无则洗洗去睡了,就如写日记,“今日无事”。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省察,钱穆说:“当作日省吾身者三,如三思三复”;二是省察三事,从三个方面省察;三是多次省察。按前面的论,我把三省理解为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三”,很多人以为古人三数为多,我认为他处可以,此处则不通。如写日记,一天一次也即可,就算日记没有一下写完,也是等下接着写而已,又岂是写三遍日记或三次日记之说法。三次,或者多次省察则为太过了。“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一个修为高的人,实际上有那么多事要反省吗?反省到最后也就无太多事可反省了,还怎么多次反省?到最后,只是每日有一个反省习惯。所以,三省,是从这三个方面反省的意思。如果今天有帮别人谋事,则要反省一下有没有尽忠,如没做事没有谋,就不要反省这一点。

曾子如果说:我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我就认为实在不可信,真没有这样的事。曾子真不是诚实可信的人!

《大戴立事篇》记曾子之言曰:“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由夕而自省,可见曾子是忙了一天,在夕后、晚上空闲下来做自省;有特例的话,就是有些重要的事、重要的错,也是白天才就立即自省;夕而自省也不是一句死话。一般在晚上自省,那是每晚多次反省吗?长时间思索、反省是讲得过去,但多次反省就有点让人费解了。

“身”,指内心所思所想所虑,同时指外在之行事为人,是二者兼指。

钱穆《论语新解》解释不忠:尽己之谓忠。己心之尽不尽,惟反己省察始知。不信:以实之谓信。居心行事,诚伪虚实,亦惟反己省察始知。

论语学而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大学》记: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李炳南先生说:“道德仁义礼乐,以及修齐治平诸端,均须以忠信为主施行之。具此笃纯始得其成。学亦如之。仍与崇仁求学互映。”由此可见,忠信着实重要,当然是要每每反省不忠不信之事。

“为人谋而不忠乎”,杨伯峻说: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

很多先儒一讲论语,就讲忠君之道、君臣之道,实在是把论语当成了统治工具,当成了为官工具,是道德绑架和人性欺诈。论语不是顺手的工具,它讲的是做人的一番心血。

“传”。《论语集注》:传,谓受之于师。这章应该是曾子在晚年时说的,如果确实,那么曾子说这章话时,孔子已经去世,自己已经授徒等情况都是事实了,“传”的意思则一般不仅指师传了。我认为,仅指师传,偏于狭隘,还应有前人道理文章。东晋袁乔云:“常恐传先师之言,不能习也。以古人言必称师也。”似与我的观点是一样的。“传不习乎”的意思不只是“对老师传授于我的学业是否温习巩固和推敲了?”理应是:凡事啊,老师教我们要怎么做人做事,我们是这样做了吗?古人传下来的道理,有没有遵守实习呢?

钱穆《论语新解》:传字亦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已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素不讲习而传之,此亦不忘不信,然亦惟反己省察始知。

钱穆的话,以“己”为主语,也是一种推理。我的推理也是以“己”为主语,但却得出和钱穆不一样的意思:我每日都有反省三方面。在为人谋事这方面,我有没有尽心呢?在与朋友交往这方面,我有没有诚实守信呢?在传承先人文化道理这方面,我有没有实习力行呢?

曾子在此所说的“忠”“信”,都是自身的素质,是对自己而言的东西,自省这两点,是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优秀。自省“忠”“信”,似乎都在“学无止境”当中,并未到“可为师矣”的境界,虽然曾子有带弟子,但我觉得曾子在此没有说到“为师”这层意思。那么,这里所说的“习”,也是实习力行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优秀的先人文化道理。大家再想,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人谋事方面),接近于日常工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结交朋友方面),接近于生活;传不习乎(传承文化方面),接近于学习。这三句把我们现在人喜欢讲的工作、学习、生活也都讲进去了,这样的逻辑关系也和我上面一段的推理是一路的。

我再说一个事。《说苑·立节》记载: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这个故事很有哲理。这里的“臣闻之”,是曾子从先人文化那里得的“传”,而曾子以“习”之,不受封。这个故事能解传习之意。

传不习乎,与学而时习之相呼应,传与学,是传承。传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断发现自己不足并加以改正,这也是一种习法,是自我修养的一个基本方法。自省而改过,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曾子是怎么以身讲信,怎么传习呢?不能失信于人。他不只对朋友讲信,对儿子也讲信,有一个有名的例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想想就有猪肉吃,大肥肉塞进嘴里,把舌头一滋溜舔一圈嘴唇,再拿手抹一把嘴,手上油滋滋的,嘴巴往袖子上一擦,真是惬意极了。有这个好向往,还去什么市集,不去了,也不哭了。先去看看那头肥猪,看它吰吰好好叫,再到处和爷爷奶奶哥哥说有猪肉吃了,全村小朋友们都知道了,羡慕极了,儿子这心情也是好到极点了。

要打击一个人,最好的时候是在他最高兴时候。

在这个关键时刻,该如何做就很重要。善恶一念间,善恶倾向往往就是在这种时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遂烹彘。呵呵,这儿子吃猪肉吃的。我们现在有几个人有这样做的?现在人有钱了,并不是舍不得一头猪,而是没有这样做的习惯和坚持。都想好好做一个父母,但在子女面前常常失信。孩子不成材,自己又气得半死,这能怪谁呢?大家要牢牢记住曾子杀猪的故事啊。

为人谋而不忠乎,接近于工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接近于生活;传不习乎,接近于学习。所以,这句话把我们现在人喜欢讲的工作、学习、生活也都讲进去了,此章,是对工作、生活、学习三者的反省。这一讲,几乎把一天的事情都讲完了,一天无非是这三样。所以,日三省吾身,是把一天的事都反省过了。省,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省后就找出不足加以改进,这是学习的收获啊。省了就是拍自己脑门痛骂自己不是个东西,痛骂自己寡廉鲜耻。光骂是不够的。改过,就不断地找不足找短板,弥补改正。这是论语借曾子的话来说要用自省的方式来学习,自省对进步是非常有益的。这是经正面学习后,从另一反面另一角度来使自己进步,也是一种反刍,有助于把所学化为已身之用,真正成为自己的修为。

此章论曾子省身慎行之事。此慎行,与“三思而后行”不同,此章之意不在此,慎行则是省身后改过而慎行。曾子由自省,进而怎么做呢?怎么慎行,我在这里也说说。

《礼记·檀弓上》记载:曾子寝疾,病笃。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最后,我又要说些“反话”。曾子所说的是“吾”,他有一个自省的习惯就能把自己改造得很好。此章对应的是曾子,“三省”就是从三个方面有一个反省习惯。而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每日多做反省是应该的。不只要有习惯,这个习惯还应该有强度,我们错得多,经常反省、多次反省是应该的,我们不是曾子,这是我们和曾子的差距,就用多次来弥补这种差距。这个“省”,于曾子、于我们来讲,量有所不同,虽然羡慕曾子量少,但我们三省吾身时也不能含糊图个省事。这段“反话”虽然不在此章本义,但我们理应想到要这样去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taozhi.com/bytx/15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