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道文化澎

文章来源:胼胝   发布时间:2023-3-31 17:31:49   点击数: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亦是古老的东方文明之根本。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孝文化我们责无旁贷、责任在肩,......

一、孔子论孝

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核心。孔子认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仁德之本。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还认为,为人子者,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俗话所谓儿行千里娘担忧,即是此意。

孔子反复强调,作为人子,不但要奉养父母、尊敬父母,还不能忘记父母的年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二、孟子论孝

孟子反复强调孝悌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孟子在评论舜对其父的孝顺时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孟子提出5不孝,即“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羞辱),四不孝也;好勇斗很(狠),五不孝也。”5条中,3条讲到赡养父母。

三、荀子论孝

荀子的社会理想是富国安民,他认为“兴孝悌”是安民、安政的重要措施之一。荀子说:“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对父母之孝,荀子强调“敬”。荀子援引孔子语录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四、《24孝》对儒家“礼”的阐释

《24孝》阐释了儒家“礼”的内涵和要求,其中的5孝即是标准。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儒家孝文化中的合理内核

孝的本意是善事父母,其中,重点在事生,奉养;其次在送葬和祭礼,追念父母和先辈。

(一)要敬爱。儒家倡导对父母要敬。尊敬父母,最重要的是爱父母。《礼记祭义》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二)要侍疾。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过程。人衰老了,必然病多。孔子曾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三)要立身。立身,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

(四)要追念。儒家强调,对父母之孝还要提倡“祭之以礼”,而“祭则观其敬而时也。”祭祀父母的关键在于崇敬和守时,核心要以崇敬的态度记住父母和祖先。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来源:部分来源网络

原标题:《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道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taozhi.com/bytx/15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