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历史百科显达千秋晋文公历史

文章来源:胼胝   发布时间:2023-5-17 10:42:54   点击数:
 

晋文公(前—前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晋文公是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管理最珍贵、最应珍惜的至宝!有了它,民众们就能够得到保护,得以安生;是民众能否正常生存的依赖。我们若以失去信用为代价而得到夺取原国的利益,那么,就会损害民众对国家管理者的信用依赖感;如此为眼前的利益而丢弃国家的信用,民众何以能得到长久的保护?失去信用,国家和民众所受到的损害会越来越多”

贪天之功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释义: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赏析: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重新回国成为晋文公。他奖赏那些曾经跟随他流亡的人,但是唯独忘了曾经割大腿肉熬汤给他喝的介子推。介子推认为那些受到奖赏的人是在贪图上天的功劳,于是他托辞回家侍奉老母,以编草鞋为生。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四回:“岂敢贪天之功,遂尔僭妄。”

退避三舍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释义: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赏析: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时受到楚王的礼遇,便答应如果将来回国执政,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发生战争,一定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后来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楚晋军队在作战时相遇。重耳为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弃席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赏析:春秋时,晋公子重耳经过多年流浪之后,最后回到晋国为君(文公),当走到黄河边上的时候,就下令说:“笾豆捐之,席蓐弃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他手下的功臣咎犯讽谏他道:“笾豆所以食也,而君捐之,席蓐所以卧也,而君弃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有功劳者也,而君后之。今臣与在后中,不胜其哀。”重耳听了后便心领神会了,终于收回了成命。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诗:“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受块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国语·晋语四》、《史记·晋世家》。

赏析: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出亡,途经五鹿时饿得没办法只好向乡下人乞讨食物。不料一个乡下人只给他土块,他大怒,要怒击这个乡下人。和他一起逃亡的子犯说:“这是上天赐给您的土地呀!”重耳遂稽首受而载之。后用为典故。唐王起《雨不破块赋》:“受块之人,共欣其天赐。”

寒食节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有两位公子,长子申生,次子重耳。国君的宠妃名叫骊妃,她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避骊妃加害,带领部分大臣逃离晋国。

一日,重耳在山中迷了路,好几天都找不到东西吃。重耳便绝望地叹了口气:“重耳饿死事小,只怕晋国的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了。”大臣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在落难中仍不忘自己的子民,将来必定是个贤明的君主,便下定决心要全力辅佐重耳登上王位。于是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吃。重耳知道这件事后,感动得流下泪来,说:“你这样对我,我该如何报答你呢?”介子推回答:“我不求公子的报答,只希望公子记得我今天割肉侍君的一片忠诚,日后能多关心百姓疾苦,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并对流亡期间跟随他的大臣都一一封赏。由于介子推还乡探母,竟然被晋文公给忘记了。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抱不平,他才猛然想起旧事,心中愧疚。连忙亲自带人到介子推的老家绵山探望,却找不到介子推的踪影。

这时,有人献一条计策说,介子推是个孝子,不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跑出来的。晋文公便下令左右火烧绵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看不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以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被活活烧死在一颗柳树下。并在介子推的尸体下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了几行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罢,便珍重地将这片衣襟放入衣袖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死谏,他就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号令全国,禁止用火,寒食一日。

骊姬祸国

前年,晋献公讨伐骊戎,骊戎首领献其二女(长曰骊姬、次曰少姬)于献公,以此求和。献公欣然笑纳,率领大军载美人而归。

献公自回国后,宠爱二女,骊姬尤甚,一意孤行立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

骊姬奸猾诡诈、献媚取怜,得献公之专宠。前年,姐妹俩皆有喜,骊姬子名奚齐;少姬生子名卓子。子以母贵,二少子皆得献公喜爱。献公隐隐有废申生而立奚齐之意。

骊姬为其子夺嫡,勾结大夫梁五、东关五,欲分化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梁五、东关五进言献公:“曲沃,晋之宗庙所在,当派申生镇守。蒲城与屈为边防要塞,当以重耳、夷吾戍其地。”在分封制的时代里,公族在外,其意即为分封。分封则另立宗庙,为旁支,就基本丧失了对大宗的继承权。骊姬之意自然是让献公分封三子,献公是何等英明?岂会不知分封三子之意?然而献公一口答应……

重耳与申生、夷吾道别,来到蒲城。重耳兄弟遭到后妈的嫉恨,骊姬还未将重耳视作第一目标,因为储君是申生。即便是将要分封的申生,骊姬仍不肯放过,她认为,申生的存在就注定是奚齐登上晋侯宝座的绊脚石。

前年,献公始作二军,自将上军,命申生将下军,其意更为明显:春秋非卿不将兵,献公命申生帅下军,欲立申生为卿,废立之心昭然若揭。此次出师战果辉煌,连灭耿、霍、魏三国。而狐突、士蒍、里克、先丹木、邳郑父等重臣皆对申生更有依附感。第二年,申生又单独率军攻破皋落氏,如此优秀公子,国人交口称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其受冷落的怜悯,更对骊姬一党怨声载道。更令骊姬害怕的是申生像极了曾经的曲沃桓叔。

前年,骊姬借口申生之母托梦,却在申生供奉于献公的胙肉中下毒。献公认定申生有弑父之心,申生逃亡曲沃。

献公招三公子问罪,申生有口难辩,畏罪自缢。重耳、夷吾听闻申生惨遭奸人迫害,前往绛都询问。骊姬献谗:重耳、夷吾亦与申生同谋。

重耳、夷吾听说后妈又将要陷害他们,便不辞而别,悄悄返回封地。献公见儿子们不辞而别,更确定其心中有鬼。

避难母国

晋献公的大军兵分两路,分别围住蒲城与屈邑。夷吾敢于与父亲的军队较量,寡不敌众。重耳则更干脆,不抵抗,声称:“儿子不能跟老子打!”

不久,蒲城陷落,晋军中有一人叫波提的追杀重耳,重耳越墙逃脱。重耳只能投奔其母国——翟。不久,在翟国与狐偃、赵衰等人会合。

重耳的母亲本就是翟人,这里是狐偃的故乡。对此,狐偃为重耳做了精心的安排,献公也没有去赶尽杀绝,重耳终于可以暂时歇口气,在翟国安居。在翟国一呆竟然就是12年,好在翟君对重耳还不错。生活在平淡中度过,但也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翟国攻打戎族,俘虏了两个貌美的少女,便献给重耳。重耳笑纳,与谋士赵衰分老婆,君臣俩连襟。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伯鯈、叔刘,都是历史的过客,而叔隗为赵衰也生了个宝贝儿子,他就是未来半个世纪威震天下的赵宣子。

在翟国重组了家庭,生活过得不亦乐乎,重耳渐渐习惯了,乐不思晋。

擦肩而过

前年,年迈的晋献公将崩,欲将晋侯之位传于公子奚齐,且尊骊姬为国母,然献公尸骨未寒,里克、邳郑父等人果聚众作乱,杀死奚齐、卓子(献公与骊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里克弑二君,想拥立献公诸子嗣君位。献公子为数不少,可死的死,逃的逃,有贤名者只剩重耳与夷吾。里克借口杀二君是为迎贤主。公子党皆附里克。

里克派遣狐毛至翟国,面见重耳。狐毛者,狐偃之兄。狐毛向重耳谈及国内政变。重耳唏嘘不已,狐毛向重耳转达里克之意,重耳犹豫不决,转身问计于狐偃、赵衰。众人合计的结果:危险,保命第一!这些年,重耳目睹父亲过于残忍的手段,甚至怀疑里克为他设下的也是个圈套。狐毛回报里克。在里克心中,重耳是除申生外的第二人选,但早已被这些年的血雨腥风吓得畏首畏尾。里克的善意没有得到重耳的理解,转而又去招身在梁国的夷吾。

秦穆公紧盯晋国内政,试图插手,派人联络重耳、夷吾,希望帮助重耳为君,重耳谢绝穆公的好意:“父亲在世时,我就不讨父亲喜欢,为父亲怪罪。如今父亲去世,我又不能为父亲守丧。为人子者,大不孝顺!哪里还敢贪恋君位?”夷吾在获得了里克的聘书后,也召见了秦国使臣。夷吾喜出望外,便以割让河东五城为条件,获得了穆公的援手。

事实上,夷吾的谋士——冀芮与吕省早就将国内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便积极怂恿夷吾回国登基。就这样,公子夷吾在内有里克为主,外有秦嬴为援的条件下,击败了重耳,顺利的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惠公迫害

惠公即位后,积极打压昔日作乱的公子党,不久就杀死权臣里克、邳郑父,并将国政委任于冀芮、吕省等人,重用亲信,大兴党狱,坐罪者甚众,加剧了晋国高层的矛盾。

惠公恐国人附重耳,欲先杀之而后快,便派遣刺客去刺杀重耳。早有细作打听到惠公之谋,便赶往翟国向重耳报告,他弟弟要对他下手了。

重耳与谋臣商议,狐偃说:“我们在这已经呆了12年,盘缠也积蓄够了。现在应该去其他诸侯国谋取支持。”重耳依其言,便与家小作告别。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刺客已来,重耳吓得拔腿就跑,冲到城门口,见到准备好的马车,一跃而上。狐偃、赵衰、贾佗、魏犨等随即跟上,而先轸、狐毛等人则抱憾未能随行。

颠沛流离

匆忙之间,重耳一行就上路了,盘缠都没带。自翟国往东,一路颠簸,终于来到卫国境内,没想到一生英明的卫文公一时糊涂,对重耳没有兴趣。

重耳没有得到卫国的一丝援助,又再度起锚。然而,钱财、食物都没有得到补给。在卫国五鹿,重耳终于忍不住了,放下架子竟向一个农夫乞讨。一个普通农民又有多少粮食去施舍给重耳等十几人呢?农夫从地上拾起土块,调侃重耳:“拿去,吃吧!”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气愤的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赶忙阻止了重耳:“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并且煞有介事地向农夫磕了个头,接过土块,装在车上走了。

这种精神胜利法勉强刺激着重耳,重耳的进取之心正在干涸。为了让重耳活命,从人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

齐国艳遇

重耳一行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齐国。时桓公在位,齐为霸主,齐桓公素有爱贤之名,管仲新丧,霸业初显颓势。齐桓公盼着招纳贤人来辅佐自己,延续霸业。重耳之贤,天下共知,桓公听闻重耳到来,出郭相迎。

桓公待重耳一行甚厚,使其得到了很好的补给,可心里也有一些猜忌。在与重耳的交往中,意识到重耳——一个落魄公子——举止之中,气魄宏伟;谈吐之间,志在天下。而重耳身边的随从,皆世之豪杰,将相之才。桓公句句称好,却也默默惊讶,为自己的后人捏把汗。

桓公以其宗女嫁于重耳,盼能捆住重耳,即便重耳最终复国,也可得晋之欢,以为助力。

齐女贤,美丽娇艳,果然将重耳迷得团团转,在齐桓公的糖衣炮弹之下,重耳尽享驸马之贵,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这些年饱受苦难的重耳,只知自己为公婿重耳,便忘记自己本为晋重耳。

前年,齐桓公病逝,齐国衰落,以齐之力复国已不实际。重耳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不愿再去品尝流浪奔波。狐偃、赵衰等人多次提醒重耳,重耳不从。

狐偃、赵衰等人密谋,恰有一侍女窃听,报与宗女。宗女杀死侍女,与狐、赵合计,将重耳灌醉。然后拖上马车,快马出城,离开临淄。

等重耳一觉醒来,为时已晚。重耳气得操戈要砍狐偃:“如果不能复国,我吃你的肉!”狐偃边逃边半开玩笑:“如果复国失败,我死在荒野,也是被狼吃。若你能复国,晋国的肉都是你的,我的肉不好吃!”

重耳住手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路。

一路颠簸

离开齐国温柔乡,下一站——曹国。曹共公完全不听大夫僖负羁之言,拒绝接纳重耳。曹共公早听说重耳身理缺陷,竟然在重耳沐浴之时,在窗帘外偷窥,看看重耳的骈肋到底长得啥样。

真是恶心,重耳知道后,痛恨曹共公,暗自要报复曹国。

离开了曹国,又步入宋国境内。宋襄公以仁义治国,自然不会对重耳熟视无睹。襄公以与齐桓公相若的规格,招待重耳,只差没有嫁老婆。此时,宋楚争霸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宋襄公依然奉重耳为上宾,重耳对襄公之恩牢记于心。

宋国只是重耳的驿站,重耳小住了一段时间,修整后便再度启程。重耳一行来到郑国关前,派人通报郑文公。叔詹说:“重耳,是晋国的贤公子,与君侯同宗,宜当结交!”郑文公是个连父子亲情都不认得的主,哪会买这个帐?文公拒绝:“每年从我们这里路过的诸侯、公子那么多,如果每个都去招待,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于是乎,郑文公催促着重耳一行赶紧赶路,不要在郑国闲呆。

楚国厚待

重耳离开郑国,又踏上了漫长的旅程,继续往南,进入楚国境内。

楚正值强盛,在楚成王的领导下,打败了一心图霸的宋襄公。成王早闻公子重耳是当时贤人,便远迎重耳,安置重耳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命自己的臣子与重耳的手下人时常切磋。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重耳思忖一会,答道:“若返国,皆君之福。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成王默然,令尹子玉大喝道:“寡君奉汝为上宾,汝安敢出此妄言?”楚成王命成得臣退下,子玉不甘心,强谏成王:“重耳,世之贤主;随从,皆有将相之才。倘使其归国,如鱼得水,他日必成楚之大患。今日,其羽翼未丰,宜当处之!”成王不从,命子玉退下。成得臣愤愤告退。

时来运转

前年,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命亲信往秦,告知正在秦国为人质的公子圉。公子圉闻惠公病重,怕父亲死后,君位被夺,便不带妻室,偷偷溜回晋国。惠公果然一病不起,不久薨逝。公子圉顺利继承父位,是为晋怀公。怀公之才,不及其父,更恐重耳回归,乃问计于冀芮、吕省等人。

郤芮说:“重耳若能得国,必赖于狐偃、赵衰之辈。今狐偃、赵衰之族皆在国内,可迫使其弃重耳。”怀公依其言,迫使狐氏、赵氏、毕氏族人招狐偃、赵衰、魏犨等人回国,其族不从。怀公恼羞成怒,竟逼死狐突等,又再度大兴党狱。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大家不禁在思念:若重耳为君岂会如此?

残暴统治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昔秦穆公待怀公为上宾,怀公的不辞而别也惹怒了穆公。穆公便考虑再度插手晋国朝政,以图进取中原。而重耳则成为秦穆公的首选。

打听到重耳已经入住楚国,便派使臣公孙枝赶往,面见楚成王,要求见重耳。重耳听说秦伯要帮助他返国,喜出望外。随即便辞了成王,匆匆离开楚国,往秦国而去。一路上,重耳充满期盼……

重耳复国

来到秦国,面见秦穆公,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但旧事重提,要重耳即位后将昔日的河东五城,割让给秦国作为酬劳。重耳稍稍考虑后,便欣然应允。穆公非常满意,便要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文嬴(即嫁于晋怀公之怀嬴。文,重耳之谥,意为重耳正室;嬴,姓也。先秦女子用姓,故史称文嬴)嫁于重耳,重耳有些尴尬,毕竟是自己的侄媳妇。

好在博学多才的胥臣引经据典,才让重耳勉强接受。另外,穆公有将其宗室五个女子作为陪衬一起嫁给重耳。重耳也不“挑食”,全额收编。穆公看着重耳如此明事理,更愿意支持重耳。

前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到此为止,重耳已经阔别祖国长达19年之久,心中感慨万千。

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栾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强族皆积极响应重耳的号召,受降吕省、郤芮,所附者甚重。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文公。

怀公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杀。不久,惠公亲信吕省、冀芮发动政变,被人检举。文公又处死了两个在惠公朝极其得势的权臣。

勤王周室

经过了狐偃对朝政大刀阔斧的改革,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然而文公之志不仅如此,他要称霸中原。昔齐桓称霸,尊王攘夷。虽天子已不复昔日之威,但毕竟是天下的共主。然而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耐人琢磨。就在文公为尊天子绞尽脑汁之时,机遇来临了。

前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金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与晋文公同样有着图霸之心的秦穆公收到了周王的告急文书,便调兵遣将,屯兵于黄河岸边。晋文公关起门来商议,狐偃以一个大政治家的嗅觉,力挺文公:“想得到诸侯拥护,勤王是上上之选,足以取信诸侯,且合乎大义。周天子是天下之大宗,有他的支持,必能奉天子以令不臣。”

文公挺直腰杆,下令出兵勤王。这年三月,文公亲率大军,撇开秦穆公,向王畿腹地推进。自周邑阳樊(又作樊邑,今河南济源西南)分兵两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从温(今河南温县西)攻叔带。很快,甘昭公的叛军在晋国部队大举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四月,败狄人,杀叛党叔带、隗后、颓叔等。周襄王被迎回王都。

襄王大为感动,亲自接见晋文公,并好酒好肉招待。姬姓很久没有这样扬眉吐气了,襄王自然对晋国的崛起异常看重,毕竟周、晋同宗,皆为武王之后。为了让晋国更加方便的辅弼王室,将阳樊、温、原、欑茅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文公,晋国南部疆域扩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图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逐鹿中原的大门顿时大开。

从此,晋国也成为周王室在乱世中维持其所谓“统治”的“宪兵”。

城濮之战

晋文公曾经在楚国避过难,所以,他自始至终不想与楚国发生任何战争和瓜葛,可是无奈楚国连连挑起纠纷,攻打晋国盟邦,使文公十分为难,却又有些不知所措。

在晋国击败曹、卫二国后,楚王派来了使者,对晋文公说:“楚国与曹国、卫国,正如晋国与宋国,是友好国家。若晋国能恢复曹、卫两国,楚国就从宋国撤军。”

大将狐偃道:“你们还没有打下宋国,倒让我们恢复两个灭亡了的国家,有这种事吗?”

晋国将领都不赞成与楚国讲和。于是,文公狠了狠心,下令拘留了楚国使者,并派人给逃跑了的曹、卫两国新君送信,让他们立刻宣布和楚国断交。

楚国元帅成得臣知道晋国拘留了他的使者,又接连收到曹卫两国的绝交书,气愤之余,不顾楚成王的命令,约集陈、蔡、郑、许四国人马,率领大军离开宋国都城,直奔晋军营前挑战。

晋国大将先轸等人,看到楚军漫山遍野冲杀过来,立即命令军队迎战。

狐偃见势急忙劝阻说:“当年,主公在楚国避难时说过,若是两国一旦打起仗来,晋军要退避三舍,现在楚军初到,就要迎战,岂不失掉主公的信用?”

不少将士反对这种主张,他们认为:见敌人而逃退,是亡国的主张。

狐偃说:“退避三舍,是我君不愿和楚国作战,表示友好的意思。如果晋军一退再退,楚兵一再追赶,说明楚国没有和谈的诚意,这样他们就输理了,人心向我,打起仗来还能不取胜吗?”

文公认为狐偃的话说得有理,便立即命晋军从驻地先退一舍(一舍为三十里),以回避楚军。楚军继续向晋军进迫,文公又下令退了一舍。没多久,楚军又追上来了,文公又下令再退避一舍,先后三次,晋军总共退了九十里,到了城濮(卫地,今河南省濮阳县南),才驻扎下来。恰在这时,秦国、齐国援宋的军队也先后到达,与晋军会合一处,准备共战楚军。

这时,成得臣眼见晋军连退三舍,以为晋国将帅士卒都是贪生怕死之辈,不敢迎战,便越发趾高气扬起来。

楚国副将斗勃对成得臣说:“晋国的国君不愿跟楚国打仗,一退再退。咱们应该及时退兵,一来保住了面子,二来也好向楚君交账。如果执意与晋军交战,因小失大,可就不好说了。”成得臣正得意得很,哪里肯听别人的劝告,他驱兵直入,一下追到晋军门外。

而这时战场形势是:一边是晋、齐、秦、宋四国军队,一边是楚、陈、蔡、郑、许五国军队,双方齐集十多万兵马,准备决一胜负。

晋文公与各国盟军统领,经过了周密的部署后,便同赵衰等大臣到有莘山上观战。一开始,楚军元帅成得臣骄傲自大,不把晋军放在眼里,见晋军元帅先轸诈败,就率领大军,直扑晋军,先轸且走且战,到了伏兵的地方,晋军、齐军、秦军、宋军一齐杀出,把楚军先后截成几节,切断了他们的归路,大败楚军。

晋军虽然是大获全胜,但是晋文公仍感念楚王的恩惠,吩咐追兵不要深入楚境,从免伤尽两国和气。

晋国打败了楚国,周襄王非常高兴,立刻派出天使,去慰劳晋军。他赐给晋文公以方伯(诸侯首领)的服饰、刀、箭等许多珍贵礼品。

从此,晋文公就成为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他还召开了有十来个诸侯参加的大会,共立中原盟约,发誓辅佐周天子,保卫中原各国的安全。

寿终正寝

前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晋国大丧。众臣拥立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晋襄公一面为父亲主持丧礼,一面派遣使臣至各国,将文公死讯告知天下。中原诸侯对晋文公敬畏非常,皆星夜赶到绛都,参加文公葬礼。晋襄公在诸侯面前盟誓,要继承文公之业,为晋国的霸业、中原的和平再接再厉。

数数各个诸侯,唯独秦伯没来。身为晋襄公外公兼舅舅的秦穆公并没有到场为先君发丧。秦晋之好第一次被人看穿其虚伪性。襄公对此隐忍。

秦穆公听闻女婿病逝,没有多少伤感,颇为乐观:秦国称霸的机会来了!这时,前些年守郑的秦将们告知穆公郑国有机可图。秦穆公信心满满的调兵遣将,以孟明视为主将,率领大军跨越晋地,远征郑国。郑穆公早有准备,秦军无功而返,撤军途中过晋国边疆,顺带将晋国的附属滑国攻灭。晋国朝野震惊。晋襄公问计于众臣,先轸力主伐秦。栾枝要维持秦晋之好。最终栾枝拗不过先轸,襄公被先轸说服。

晋襄公戴孝,命三军臂系黑布,以先轸为元帅,率领大军出征。先轸果断的分析占据,考察地利,将大军埋伏在秦军必过之崤山之中,只等秦人前来。

秦军过崤、函。先轸将令一下,晋军将士冲向秦军,各个奋勇杀敌。秦军措手不及。晋军将秦军围在山谷之中,围歼秦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秦军全军覆没,崤山之谷,尸横遍野。秦军三将皆成为阶下囚。

襄公与诸卿将士,俘虏秦军的残兵败将,凯旋而归。秦穆公入主中原的计划遭到了严重打击,秦国也无力再与晋国扳腕。襄公借此次大胜声名远播,坐稳霸主之位。

晋襄公元年,诸侯会葬晋文公,襄公为君父发丧,其棺椁葬于曲沃。文公时代结束,晋襄公时代来临……

死别国将士惩自家将领

国君肯定偏爱自己的将领,很少有皇帝因为自己的将领杀了别国的将士而对他们大加惩治。晋文公恰恰相反,他公开大大惩罚了自己的将领,只因为他们杀了曹国对他实施过“小恩小惠”的将士,这种重仁重义的国君真是少见。

晋文公率兵攻占曹国的都城后,立即清点曹国的文武官员,该捉拿的捉拿,该法办的法办。可是检点过三百多名官吏后,也没有见当年他出逃这里时,给了他很大帮助的僖负羁。于是,他派人到处察访后得知僖负羁因建议与晋和好,被曹共公革职了,文公听了,长叹一口气说:“曹国就只一个贤臣,还被革职,国家能不亡吗?”

晋文公得知僖负羁的住宅就在北门外附近,于是文公传令说:“要好好保护僖负羁,如有人敢于侵犯他家里的一草一木,定斩不饶。”

晋国大将魏仇和颠颉,平素就居功自傲。这时,魏仇见晋文公颁发了保护敌国大夫僖负羁的命令,便愤愤不平地对颠颉说:“我们南征北战,立下许多功劳,主公并无一句奖励的话,僖负羁给了他这么一点点小恩小惠,他反倒念念不忘,真是轻重不分啊!”

颠颉也很气愤地说:“这个人要是被晋文公封官赐爵,必然会在你我之上,不如趁乱一把火把他烧死,以除后患。”

魏仇听后觉得是个不错的方法,于是二人计议妥当后,到更深夜静时,便率领一些士兵,把僖负羁家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前门、后门一起放起火来。魏仇跃上门楼,去寻找僖负羁。不料房檐被焚毁,一失足摔了下来,被一根大梁砸在胸脯上,顿时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之后他被人们发现,抬上战车,送回营去。

此时,与文公居住在中军帐的狐偃、胥臣等人,远远看见北门一带烈火熊熊,急忙领着兵马前去救火。当他们扑灭大火后,只见僖负羁已经被大火烧得奄奄一息,躺在断壁残垣之中,只有僖负羁的妻子,怀抱五岁的孩子,躲在院中的水池中间,才幸免于难。

之后,狐偃等经过调查才知道,大火是魏仇和颠颉二人放的,他立刻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晋文公。晋文公听后怒不可遏,便驾车入城。结果僖负羁因伤势过重而去世,晋文公心里十分难过,当场封僖负羁的遗孤为大夫,还赠送了大批的银两,并厚葬了僖负羁,又让人把孤儿寡母护送到晋国抚养。

然后,文公与赵衰商量惩治纵火犯魏仇和颠颉。赵衰说:“魏、颠二将,都是我国的老臣,有十九年从亡奔走的功劳,这次伐卫破曹,又立新功,我想可以赦免。”

晋文公驳斥他们说:“身为大将,带头违犯军令,不从严惩处,国家又怎能治理好?”

赵衰回答说:“我君所讲有理。可是,魏仇是个勇敢无比的虎将,有谁能比得上他呢?杀了他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主公可先叫我去看看他的伤势,再作处置也不迟。”

文公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勉强同意了,赵衰便乘车来到魏仇住处。

赵衰问:“将军伤势很重,还能起床吗?”

魏仇说:“身体倒还可以。只是自知罪重,望老兄在主公面前,多说几句好话。”说完他便在地上跳了跳,表示他伤情不重,还可以驰骋疆场。

赵衰返回中军后,便如实将情况报告了文公,并请求文公网开一面宽恕魏仇,让他带罪立功。文公觉得魏仇确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就准了赵衰的请求,只下令惩治颠颉。

不一会儿工夫,就把颠颉押到文公面前,文公骂道:“你身为大将,为何违犯军令,纵火杀人?!”

没想到,颠颉还狡辩说:“介子推割股奉君,亦遭焚死,僖负羁给了你一盘儿点心,不也应该烧死吗?”

文公听后不禁大怒,下令将他推出斩首示众,同时还革了魏仇右戎(即右军统帅)的职务。

晋军见文公杀了一将,革了一职,纷纷感叹地说:“魏、颠二将,有追随主公十九年的功劳,违犯君命,一样处理。真是执法无私啊!”

从此,晋军将士遵纪守法,勇敢善战,成为当时诸侯各国的劲旅之一,晋国更加强盛,文公威名也传播开了。

知错就改,从善如流

晋文公重耳给我们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就是他和大臣们之间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当时的人生活得意气风发,敢作敢为;见错必纠,敢于批评;知错就改,从善如流。臣民针对重耳的错误敢于提出批评,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怕重耳怪罪,不怕重耳难堪。重耳虽然有时生气以至愤怒,但总能最终接受正确的意见。

重耳淹留齐国,贪恋富足安逸的生活,消磨了英雄豪气,不肯再周游列国以寻求归国为君的机会。无奈之下,狐偃联合重耳在齐国的妻子姜氏哄骗重耳,灌醉之后,抬到车上,连夜离开齐国。重耳酒醒之后发现这一切,愤怒得夺过一支戈要杀狐偃,经过大家劝说,最终消除了愤怒,跟随大家一起踏上了复国之路。当然重耳也不是草包,在很多情况下他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晋文公的管家巧辩

春秋时期,晋文公的管家给他上了一盘烤肉。文公正要吃,发现有毛发缠绕在上面,便把管家叫来训斥道:“烤肉上怎么绕着毛发,你想让寡人噎着吗?”管家见状一惊,立即磕头请罪道:“我有三条死罪:用磨刀石磨刀,磨得非常锋利,切肉切得断毛却切不断,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用木棍穿肉块却看不见毛发,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用炽烈的炉子、通红的炭火烤熟了肉,但是毛发却没有烧掉,这是我的第三条罪。”听到这里,文公明白了,是有人在暗中陷害管家。于是召集堂下的所有人来盘问,真的找到了这个人,于是重重责罚了他。

管家遭人陷害,被晋文公责骂,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以自列罪状的方式,向晋文公申诉了自己的冤枉,合情合理。这种方式,显然要比直接喊冤效果好得多。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晋文公改错

公元前年,晋献公曾派寺人勃鞮到浦城攻打重耳,重耳没有抵抗跳墙逃走,勃鞋挥剑斩断了他的衣袖口。重耳即位为君(晋文公),寺人勃鞋请求面见晋文公。文公拒绝接见他,数落说:“从前骊姬设计谗害,你曾经在内宫参与谋害我,后来又在蒲城使我处境艰危,还斩断了我的袖口。以后又为惠公到渭水河边追杀我,惠公命你三天赶到,你过了一夜就赶到。你违反献公、惠公的命令,竭尽心力想早日杀掉我。我和你没有什么旧仇,你却屡屡迫害我。你回去好好反省这些,过些日子再来见我。”

寺人勃鞮回答说:“我还以为您已经懂得为君的道理,所以才得返国当君主;看起来您还是不懂得为君的道理,可能又将失国出奔了。事奉君主不怀二心这是做臣子的道理;个人的恩怨不改变治国之策这是做君王的道理。做君王的要像君王,做臣子的要像臣子,这是自古以来圣明的训教。能把这圣明的训教贯彻始终,才能成为统治百姓的君主。在献公、惠公二位在朝的时候,您逃到蒲是蒲人,逃到狄是狄人,杀掉一个蒲人或狄人,与我有什么相干呢?我替国君除恶,当然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岂可以怀有二心?现在您即位为国君,难道就不会有像蒲人、狄人那样反对您吗?伊尹放逐了商王太甲,太甲接受教训,最终成为圣明的君主;管仲曾经暗杀齐桓公,桓公不念旧恶重用管仲终成诸侯之长。乾时那一场战争,管仲用申孙之矢射中桓公的衣带钩,论说衣带钩比衣袖口更近于身体的要害,而桓公对管仲始终没有怨言。现在您身为君王应该气度恢宏,为什么不宽恕旧恶呢?厌恶自己应当亲近的人,您的君位能长久吗?您不知道遵循君臣之义的训导,就是丢弃了做君主的根本之道。我勃鞮不过是个受过阉割的人,又有什么可害怕的?”

晋文公听了勃鞮这番话,立刻出来召见他,说:“我难道不知道你说的话有道理吗?但确实是我心里怨恶不愿宽恕人;我愿意改正错误。”

晋文公快意恩仇

晋文公以六十岁的高龄上台执政,在位八年。在执政期间,他频繁地活动于政治舞台上,凭借丰富的阅历经验和深远的韬略治国治军。在短时间内迅速缔造了一个强大的霸国。

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受到过一些国家的热情款待,更遭到过另一些国家的冷落和侮辱,备尝了流亡途中的辛酸,使他心理上留下深重的痕迹。上台后,他执秉了一个大国的政权,逞志报怨的念头时时引导他对军国大计的制定和实施。

当年从翟国仓皇逃往齐国时路经卫国,卫文公闭门不纳,他们一群人绕道经过卫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北),饥饿难忍,向耕田的农夫乞食。农夫送土块相侮,晋文公饥饿难行,随臣介子推自割股肉以供食。后来,晋文公借故伐卫,绕道至于五鹿,感叹地对部下说:“此介子推割股处也。”不觉凄然泪下。当年的随行大臣魏荤表示:“吾等当拔取城邑,为君雪往年之耻。”遂率大军一举攻破五鹿。嗣父执政的卫成公急忙派人前来谢罪请和,晋文公严辞拒绝,并表示:“寡人旦夕当踏平楚丘矣。”楚丘是齐桓公当年为卫国新建的国都,晋文公的态度表明他必欲灭卫而后罢休的决心。卫成公无奈,避居于襄牛,使弟弟叔武暂摄国事,才一时免于国亡之难。

晋文公当年离齐去宋时途经曹国,曹共公本不愿接纳,但当听说他具有骈胁体形,即肋骨连成一片,于是将其引入城中安排洗澡,而曹共公和他的侍臣们拥入浴室,观看嬉笑。晋文公这次伐卫之后立刻移兵攻曹,最终攻破曹国,活捉并拘禁了曹共公。晋文公还取来曹国仕籍,将朝官三百人全部按籍捉拿,尽行诛戮,抄没其家,一举灭了曹国。

晋文公伐卫破曹后,积极地准备战楚救宋。楚在泓水之战打败宋襄公后。向北扩张的野心更大。楚成王统兵拜将,纠合四路诸侯攻齐围宋,后来把用兵的重点放在宋国,宋国先君宋襄公当年对流亡中的晋文公恩礼交加,曾使流亡君臣异常感动,这次晋国不愿坐视不救,而且,晋国在战略上不能允许楚国兵锋北犯,于是,在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准备和周密的军事布置后,晋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迅速打败了楚军。当年晋文公离宋去楚时路经郑国,郑文公亦闭门不纳,这时郑君派人前来谢罪,晋文公发怒道:“郑闻楚败而惧。非出本心,寡人当亲率师徒,至于城下。”后来考虑到本国久战兵疲,勉强允和。但不久晋文公联合秦国兵临郑城,直到郑国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才罢战撤兵。

孔子在《论语》中评价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论语·宪问》)意思是说:“晋文公诡诈好耍手段,作风不正派;齐桓公作风正派,不诡诈,不耍手段。”

晋文公墓

晋文公墓,在山西省曲沃与绛县交界的安屿镇的下村侧,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

晋文公治国:人情世故,莫大于法

要彻底地施行制度管理,作为管理者就必须先将个人的情感问题撇开不谈,否则一旦心爱的人犯了规矩,那管理者该如何是好?难道就放过了吗?当然不行!一样要秉公处理啊!否则就不能称为“制度管理”了,这就成了一个畸形的怪物!明明应该要依制度处理的事件,却变成了避重就轻的审理,那不是畸形是什么?

学历史,若说到战国时代的变法勇士,除了秦国的商鞅,就要数楚国的吴起了。吴起在楚国搞的一套富国强兵之法相当严厉,其中削掉疏远贵族的俸禄,并把他们赶去充边,就是一项惊人之举。没想到,在他由卫入楚之前,还有“休妻”一说:吴起要行法,行法就是了,干吗要先在家里做试验,拿自己的老婆开刀?

人情世故,这应该是行不行法最大的障碍、最要害的问题了。而人情,最大莫过于夫妻之情,一日夫妻百日恩嘛!你只要看他连自己的老婆都得依法行事,那就不必怀疑,他肯定会执法如山了。

由此,人们自然会想到行法先从哪里入手的问题。

这一点,韩非在同一篇中讲的“晋文公斩颠颉之脊”的故事似乎更能说明问题。当时,历经磨难终于返国的公子重耳做了晋文公后,励精图治,雄心勃勃,问他的大臣狐偃,如何才能“战民”,也就是使他的百姓英勇善战。

他假设了几种情况,诸如大酒大肉给战士吃,好布好衣给战士穿;诸如减税缓刑,方便百姓;诸如百姓有病,派郎中去瞧,有贫穷不足,发给救济等等,等等,狐偃都说不行。他说的也有道理,你把这一切做得再好,能抵得上人家的一条命吗?“战民”,弄不好就等于是“杀之”呀!于是,便引出了关于如何才能“战民”的说法和晋文公“立竿见影”的做法:有一天,晋国的国君文公问大臣狐偃说:“寡人把好吃的东西都赏给了满朝文武,自己只留下一点点;刚酿好的酒、刚杀好的肉,哪怕只是杀一头牛,都马上与国都的臣民共享;一年生产的布匹全都给了士兵们做衣服。这样,足以让民众心一甘情愿地为我去作战了吧?”

狐偃说:“还不行!”

文公又说:“寡人减少了税收,减轻了刑法。这样,足以让民众为我去作战了吧?”

狐偃说:“还不行!”

文公又说:“民众家里出了事情,寡人都派人去关心、处理;有罪的人,寡人赦免他;贫穷的人,寡人资助他。这样,足以让民众为我去作战了吧?”

狐偃回答:“还不行!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让民众顺顺当当活下去的办法;而带领他们去作战,却是要叫他们死。本来民众跟着您,是为了顺顺当当活下去,现在您却要带他们去死,他们当然不会轻易听从于您了。”

文公问:“那么,怎么样才足以带领民众去作战呢?”

狐偃回答说:“要使他们不得不去作战!”

文公问:“怎样才能使他们不得不去作战?”

狐偃说:“刑罚严明可信,就足以使他们去作战!”

文公又问:“刑法如何才算是严明可信?”

狐偃说:“运用刑法,不回避尊贵的人和亲爱的人。”

第二天,晋文公就下令叫群臣到圃庐这个地方打猎,约定正午时分到达,迟到者按军法论处。有一个名叫颠颉的大臣迟到了。颠颉是当年伴随晋文公在外流浪、深得晋文公宠爱的人。

军吏请示晋文公如何处置。晋文公不禁热泪夺眶而出,不忍下手。可是当军吏再一次请示如何处置时,晋文公终于狠了狠心,下令按军法将颠颉腰斩示众,以表明法令的威严。

事后,老百姓纷纷议论说:“国君与颠颉交情那么深,对他违律之举仍然施以极刑,更何况对我们呢?”

文公见民众认识到了法令的威严,可以带领他们去作战了,于是就率领军队出征诸侯,攻伐原、卫、虢、曹、郑、宋等国,还与楚国战于城濮,打了许多胜仗,建立了霸业。其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听取了狐偃的计谋,借助于对颠颉的腰斩之刑。

真正能按制度行事的人,一定要达到铁面无私的境界,制度才能真正的发挥效用。像吴起这类的人,是连情感都不顾的,实在是公正到了极致。看起来,还真觉着有些冷酷无情,然而,若不如此,又如何能担任管理者的角色、如何能矫治奸邪?本身若不够刚直,那就先该矫治自己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taozhi.com/yszl/15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